最近理想汽车新出的i8和一辆8吨重的乘龙卡车正面对撞引发不少争议,理想怎么回应呢,咱们来看看。
首先是发布会后的初步回应。面对“测试有猫腻”的质疑,理想第一时间强调,整个碰撞测试是由第三方机构中国汽研全程操作的。他们说,测试用的乘龙卡车是随机从市场上购买的,自己没参与车辆选择和测试流程设计,甚至连测试时间都是中国汽研定的。言下之意很明显:这事不是我们自导自演的,有第三方背书。
接着,针对乘龙卡车“未经同意使用车辆”的指控,理想没直接接茬,而是侧面回应:测试车辆的采购和使用符合行业惯例,言外之意是车企用竞品或其他车型做测试很常见,没必要特意打招呼。不过这话没完全打消疑问,毕竟对方觉得被“蹭”了流量。
在技术层面,理想重点解释了为什么i8看起来“赢了”。他们放出了更多测试细节:比如i8车头有11个环形吸能结构,碰撞时能逐层卸力;车身用了热成型钢,A柱强度比传统SUV高不少。还特意强调,碰撞后电池没漏液、没起火,车门能自动解锁打开,这些都是实打实的安全表现。
对于“场景刻意设计”的质疑,理想回应说,测试涵盖了“钻卡、卡车夹击”等多种极限场景,这次放出来的正面对撞只是其中之一,目的是验证车辆在极端情况下的保护能力。他们觉得,虽然现实中这种对撞概率低,但作为家庭用车,就得考虑到各种万一。
不过,面对最关键的“卡车驾驶室为何轻易脱落”的问题,理想没细说。只是提了一句“卡车有驾驶室后移技术,碰撞时会向后溃缩”,但没解释这种设计在此次测试中的具体影响,也没公开卡车锁扣状态等细节。这让不少人觉得,回应不够有力。
争议发酵后,理想的创始人李想在社交平台发了条长文,算是个人层面的回应。他没怼人,而是聊起了设计初衷:“做家庭用车,就得把安全往最极端了做”,还晒了几张i8的安全结构图纸,说这些设计不是为了应付测试,而是真遇到事能救命。这种“打感情牌”的方式,倒是符合理想一贯的家庭用户定位。
总的来说,理想的回应更像是在“防守”——证明自己没做错,而不是主动解开所有疑惑。至于这种回应够不够有说服力,可能就见仁见智了。有人觉得有第三方背书就行,也有人觉得,既然敢做这么震撼的测试,不妨把细节说得再透一点。毕竟,越是敏感的争议,越坦诚才越容易让人信服。